客服热线:0755-86016222
工作时间:08:30-18:00
优管网
发布: 2020/03/03
作者:优管网
来源:
智慧城市的成因 1、 生活在城市的人口越来越多、技术成熟、城市功能升级城市中人口快速增加。1900年,世界只有13%的人口生活在城市,2007年全世界的城市人口已经达到33亿(50%),2050年城市人口有望达到世界人口的64亿(70%)。技术成熟。ICT、云计算、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日趋成熟,计算能力融入到除了计算机外的各种事物中:人、物体、流程、服务等等,计算能力为所有的组织机构服务,数字化网络化无处不在,我国城市的信息基础设施完善、海量的数据资源、多领域业务流程整合等城市功能升级的需求:随着城市的规模的扩大,交通、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城市功能的需求提高了,希望交通快、行政效率高、宜居等等。 2、 城市的五大核心功能系统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五大核心功能组成: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这五个系统应该以系统的方式运行,才能提高城市的运行效率。 3、 城市的五大核心功能系统的发展要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持续完善城市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改变城市污染、保持资源可持续性;政府要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及治理效能;产业经济持续发展,需要不断的完善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改进传统产业;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需要提高,每一系统都面临着挑战。 4、 城市五大系统协同运行五大系统内部的分领域的信息化基本普及,五大系统之间需要整合与写作,才能实现智慧城市的建设目的,这需要整个城市围绕着信息化重组职能与再造流程。 智慧城市的内涵 1、什么是智慧城市?市场上对智慧城市的定影不同意,各执己见。IBM对智慧城市的定义最美好,华为的最简洁直接,航天科工的最完整。本文采用该定义,是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管理领域中,充分利用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高性能计算、智能科学等新兴信息技术手段,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使职能过程中的相关活动与需求,进行智慧地感知、互联、处理和协调,使城市构建成为一个由新技术支持的涵盖市民、企业和政府的新城市生态系统,为市民提供一个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商业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城市运营管理环境。 2、 智慧城市建设与运行的要素通过对测量、监控的数据进行分析,;城市所有的要素重新整合;应用上敢于创新,敢用新技术;整个城市是协作的整体,市政府机关、教育机构、企业、个人等所有的组成单位需要协作。 智慧城市将产生的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就与挑战 成就: 1、 公共服务、城市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高。 2、 城市治理模式多样化,包括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城市网格化管理等等。 挑战: 1、重技术轻应用,用户体验感不强。强调信息化和平台建设,缺少多方参与和针对城市具体问题的应用创新。市民和企业难以感受到智慧城市建设成果。 2、信息孤岛与碎片化问题仍广泛存在。城市管理相关的数据、应用、部门职责缺乏整合,难以发挥智慧城市整体效益。 3、智慧系统安全隐患增大。对信息安全、运营安全、网络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不足,城市管理风险提高。 4、可持续运营模式仍需探索。市场参与机制不完善,城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增加,难以满足建设运营智慧城市的资金需求。简单一句话,一切围着工程转,忽略了智慧城市的目的。 智慧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 参考业内多家企业的经验,将建议总结如下: 1、从城市的开发环节开始介入,智慧城市建设才会有良好的城市基础。从规划设计/开发计划阶段开始,引入智慧城市发展理念,结合城市建设的不同阶段配置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并通过持续的运营和服务为城市创造价值。这将带动资本方、地产商等角色进入智慧城市领域。 2、聚智汇力搞建设。专家、专业人士主导,市民共同参与。智慧城市目的之一就是为市民提供更加高质量的环境,市民的体验很关键。 3、实行建设、运营、维护、升级、商业开发一体化的战略。自规划起,投资方、建设方就要有建设、运营、维护、升级、商业开发一体化的战略规划,这样才能持续长久的开发智慧城市的数据价值。最终实现智慧城市的目的。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