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6016222
工作时间:08:30-18:00
优管网
发布: 2017/05/05
作者:优管网
来源:优管网
2016年4月,青岛市作为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第二批试点城市申报成功,李沧区成为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唯一试点区域。2016年年底至2017年4月,李沧区文昌路(金水路——文安路段)作为样板进行了海绵化改造,这也是青岛市第一条海绵城市改造道路。
青岛第一条海绵城市改造道路——文昌路
文昌路(金水路——文安路)南北向全长约640米,金水翠园小区、丰和苑小区及文昌路小学坐落于该路段两侧。日常人流量大,绿化带整体现状较好,但部分地被灌木长势不好。选择文昌路作为青岛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域样板道路,也是有原因的。文昌路原有道路特点包含了青岛市道路的典型特色:道路纵坡大,没有非机动车道,绿化带面积小,地下为花岗岩地质,且岩石层较浅。每当下雨的时候,由于南北纵坡大,整个道路的雨水流速较大,雨水流失快。大部分的雨水不是直接进入了城市雨水管网,就是在道路下游低洼处汇集,造成城市内涝,给居民出行带来不便。为此,将文昌路的海绵改造定为样板工程,也是为后期青岛市全面开展的其他道路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了示范和参考。
文昌路海绵城市改造,遵循海绵城市改造理念:将人行道改造为透水人行道,人行道绿篱改造为下沉式绿篱,并在人行道上设置横向截水沟,拦截滞留雨水,而两侧绿化带则结合地势及周围景观改造为植草沟、生物滞留带及雨水花园等海绵景观。改造过程中,首先将人行道改造为透水人行道,使雨水通过空隙率较高、透水性能良好的透水砖及道路结构层,直接渗入土基中,将雨水还原为土壤水。
同时,摒弃以往传统做法,将人行道绿篱改造为下沉式绿篱。将人行道外侧绿篱界石与人行道平齐,使部分雨水能够利用人行道的横坡进入下沉式绿篱,再利用植被、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截留和净化小流量雨水径流。当超过绿篱雨水蓄渗容量时,多余的雨水则顺着文昌路总体的南北大纵坡地势,经导水槽及石笼直接向下传输,通过下沉式绿篱中的溢流井排入市政雨水管网,最终汇入河道水系。
文昌路道路与青岛市大部分道路一样,坡度较大,南北向纵坡大于东西向横坡,雨水流速大,雨水流失快,仅使用下沉式绿篱收水远远不够,为此,我们又在人行道合适位置设置截水沟,截留因流速过大而来不及下渗的雨水,并流入下沉式绿篱或绿化带中,最大限度保证雨水径流进入海绵设施,实现多收集雨水的目的。
道路两侧绿化带的的前排,部分地被灌木长势不良,本次改造将这些地被灌木迁移,下挖浅沟,设置植草沟,起到收集、传输和排放径流雨水的作用。同时,在植草沟部分位置栽植各种耐涝力强的植物,这便是生物滞留带,起到截留、净化雨水的作用。
利用文昌路小学外侧地势低处设置多处雨水花园,它汇集并吸收来自周边绿地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在雨水花园的下面埋设雨水调蓄、回用设施:蓄水模块。模块进水口来自雨水花园溢流口,将净化的雨水储存,作为绿化灌溉、道路喷洒用水。
文昌路海绵城市改造的植物选择遵循着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性相结合的原则。其中植草沟、生物滞留带、雨水花园等海绵景观,选用芒草、千屈菜、玉带草、狼尾草等既耐涝又有一定抗旱能力的植物,在雨季和旱季都可旺盛生长。增加各种开花的植物,如榆叶梅、美人梅、棣棠等。乔木的选择配置上则以山楂、山杏、云杉、白皮松等根系发达、枝叶繁茂、净化能力强的植物,常绿与落叶植物搭配,保证冬季亦有景可观。
文昌路(金水路——文安路段)改造完成后,摒弃了以往回填种植土做微地形的传统园林绿化模式,恢复了生态自然的园林景观。改造后的文昌路,利用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各种海绵措施,多管齐下,削减路面径流,缓解城市内涝,通过植被及土壤的作用净化雨水中有机污染物,节约了绿地灌溉用水,储存降水和路面径流,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水。
文昌路整个道路及绿地系统自主保留所需雨水,多余的雨水则存储起来或排入市政管网,并汇入河道水系,整个道路仿若有了生命,像海绵一样,雨天充分吸收水分,杜绝内涝,方便群众出行。晴天,尤其是缺雨的天气,持续释放水分,涵养地下土壤,起到滋润植物,调节气候的作用。通过以上途径,调节自身所需雨水,因此,呈现给我们的将是一条“会呼吸的城市道路”。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