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6016222
工作时间:08:30-18:00
优管网
发布: 2020/04/10
作者:优制云
来源:中国工控网
纵观新基建的2.2万个项目,近50万亿元投资,几乎都与智能制造领域有着直接关联。新基建作为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设施,在内涵上与以往传统模式的“旧基建”相比,具有更侧重于科技创新,更依赖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经济的特点,是对“旧基建”的升级改造和补短板。 工业互联网对智能制造的支撑作用 从业务需求看工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可以从工业和互联网两个角度来探讨: 从工业角度看,工业互联网主要表现为企业内部生产系统到外部商业活动的智能化,利用ICT技术实现了机器之间、机器与系统、企业上下游之间实时连接与智能交互,带来商务活动的优化,应用的技术包括泛在感知、实时监控、精准控制、数据集成、供应链协同等。 从互联网角度看,主要是由外而内,外部的商业互联网创新业务拉动内部生产组织和制造模式的改造,主要业务包括精准营销、个性定制、众包众创、协同设计、协同制造等。 工业互联网的三大体系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顶层架构的设计为起点,我国工业互联网的顶层架构分为三大体系——网络体系、平台体系和安全体系。 网络体系是基础。网络体系涉及人、物品、机器、车间等全要素,涵盖设计、研发、生产、管理等各环节,将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泛在深度互联。5G提供的高速传输速度,能大幅提升工业互联网运营效率,实现生产制造全过程的自主调度、自主管理和自主决策。 平台体系是核心。平台作为各种要素的枢纽,在传统工业云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实现制造能力开放、知识经验复用和开发者集聚,基于平台的工厂化也可以实现资源的整合、调动。 工业互联网平台 安全体系是保障。通过安全体系可以识别和抵御安全威胁、化解各种安全风险。它是工业互联网健康运行的保障,重要性在持续提升。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 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可以与既有的研发设计系统、生产控制系统及服务管理系统等相结合,还可全面推动 5G与垂直行业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管理服务等生产流程的深刻变革,实现制造业从单点、局部的信息技术应用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转变。 按照工信部2019年11月发布的《“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的规划目标,到2022年,将突破一批面向工业互联网特定需求的5G关键技术,“5G+工业互联网”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提升;打造5个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创新载体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快垂直领域“5G+工业互联网”的先导应用,内网建设改造覆盖10个重点行业。 5G高带宽、低时延、支持海量接入等方面的优势,具备与工业互联网融合的潜力。按照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发布的报告显示,未来在八大类新型场景上,5G和工业互联网合作的可能性比较高,分别为5G+超高清视频、5G+AR、5G+VR、5G+无人机、5G+云端机器人、5G+远程控制、5G+机器视觉以及 5G+云化 AGV(自动引导运输车)。此次疫情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和5G一起,成为国内“新基建”投入的重点,相关建设有望提速。
随之而来的利好消息还有近期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让“新基建”再次成为热词。
构筑智能制造发展的“新基建”基础——工业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