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002

新基建能达成中国的多重心愿吗

优管网

发布: 2020/05/03

作者:优制云

来源:数据观

在人类过往历史中,数次工业革命皆以所处时代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标志和必要条件。


作为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之一的基建,曾在过去二三十年间维持了高增长,以“铁公鸡”(铁路、公路、机场)为代表的大陆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也确实在多年内保持了两位数的增速,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下,中国的社会生产生活模式逐年进化升级,“基建”这个词的含义已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而有了新的内涵。



新基建与传统基建的代表产业


2018年12月,中国在经济工作会议中确定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基建首次出现在中共中央层面的会议中。


中国几乎所有省或直辖市的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均有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部分地区还出台了新基建分领域相关行动方案和计划。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作为恢复和拉动中国经济的有效举措,“新基建”更是被提升到重中之重的位置,正成为中国多方发力促发展的一大引擎,今年3月以来,中国的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已多次提及要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至4月中旬中国已有13个省区市发布了2020 年新基建相关重点项目投资计划,其中 8 个省份公布了计划总投资额共计33.83 万亿元人民币,有业内专家判断,中国今年的新基建投资或在1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2004年至2018年中国基建同比增速


纵观中国和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措施,其策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5G互联网智能化,开展新型信息网络建设;

三是打造城际交通智慧城市,升级新型交通网络建设;

四是强化电网能源技术攻关,推进新型能源网络建设;

五是促进“新基建”各领域融合,推动相关产业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领域可以视为“狭义”的“新基建”,若是以更宏大些的视域来看,“广义”的“新基建”还包括新型城市建设所需的升级产业,以及在中国被当作国家战略来重点扶持的如航空航天、海洋工程、油气勘探开发等,目前处于快速爬升阶段的新基建,其战略价值于中国而言远高于传统基建。


疫情当前,中国发力新基建是应对冲击、促消费、稳增长的有效手段,虽然计划让其起到恢复和拉动中国经济的作用,但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则更为长远。


新型基础设施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广阔的市场空间,就政策目标而言,“新基建”意在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稳投资,促内需,以推动交通、能源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对于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夯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基石,占领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构建中国未来国际竞争优势影响深远。


全球各经济体对5G基站、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日益重视,多国已出台了相关发展战略及推进政策,“新基建”正在成为全球产业竞争和投资布局的战略高地。


但是,中国若是举国一窝蜂地齐上“新基建”项目,导致项目过度集中、发展无规划,亦会带来因市场需求不足导致资源过度闲置等等意想不到的恶果。


当下的中国,各区域间发展基础不同,新基建未来的发展规模、质量、效率等势必存在差异,对中国来说,在顶层设计上加快完善新基建规划和发展路线图,明确各类建设标准、规范,制定有效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加强各级人才梯队培养,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等诸多方面都有待尽快完善。


而且,随着“新基建”概念的炒作,大量资本的蜂拥而入,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已呈现不少泡沫,风口之下,新基建是否能达成中国的多重心愿还存在未知的变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其他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