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002

彼得·卡尔索普:智慧城市建设首要原则是增长边界制定

优管网

发布: 2017/11/30

作者:优管网

TAG : 

来源:

“翡翠城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人性的尺度。如果保护好了生态,让其成为人们生活日常有机的一部分,这样的城市肯定是更有价值的。”


11月28日,联合国城市规划专家顾问小组首席专家彼得·卡尔索普在“面向中国智慧绿色发展论坛”中,阐述了在中国建设翡翠城市的设想,及其对建设宜居环境、改善生态等方面的现实意义。


卡尔索普作为最早一批开展绿色建筑的设计师,于1983年成立事务所,致力于协助政府及私营部门塑造新型城市形态。作为新城市主义创始人,其提出了TOD(以公交为导向开发)的城市建设理念,并主持参与洛杉矶、波特兰及芝加哥区域规划项目。2010年,卡尔索普事务所开始在中国进行规划项目,先后在昆明、重庆、济南等数十个地区完成区域规划。


卡尔索普在总结各国智慧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后,提出了“翡翠城市”的理念,制定了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公共交通导向形开发、小汽车控制、绿色建筑、可持续基础设施等十项原则。从城市总体规划层面,确定城市增长边界,在边界内进行公交导向的紧凑、混合的开发;在控制性详细规划层面,打造步行自行车可达的小街区和丰富的公共空间,控制机动车交通;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及社区层面,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基础设施,为中国城市开发规划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一、创建紧凑型城市形态。卡尔索普提出的十项原则之首即是城市增长边界的制定。即在汽车发展的时候,留有足够的公共空间,让城市实现节约性的发展,遏制茂密级的蔓延。以重庆的城市增长边界为例,其团队设置了一个人口约为450万的研究区域。规划人员研究当地的地理特点之后,区分可开发与不可开发区域,结合重庆有山有水的特色进行保护,使城市形态更具特点。


二、内填式发展,强调生态保护。卡尔索普强调不光要保护绿地,也要保护农业,保护历史与文化的资源。他认为,目前很多城市需要进行再开发,首先应当向内看,看内填式发展有没有潜力可挖掘,重新开发后再考虑是不是用新地做蔓延发展。此模式应当在市中心就业岗位附近建设住宅,让人们能够重新回到城市中心生活,促进职住平衡,而非另建一个新城,让人们在新城居住,在市中心上班。


三、建设密集街道网络,打造小街区。卡尔索普提出,在设计城市的时候应当让街道不超过40米宽,好的城市街道并不必宽广,但应当具备以人为本的尺度,使其仍然起到动脉的作用。“空间步行是一个城市精髓所在”,街道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具备其自己的社交体系,新建的城市应当是有利于人们步行的、良好的公共空间。此外,需对交通进行管控,形成建筑之间的院落,容纳合理的人群。


四、混合利用原则,实现最优平衡。所谓的“混合利用”不光指土地使用,还包括收入群体、年龄群体的混合。实际操作层面上,不光是把住房和购物放在一起,还应当关照人口的多元化。


针对城市建设中的农村保护问题,卡尔索普认为靠近农村的新区,最好能就地利用具有历史氛围的一些区域,“并非所有的东西都要推倒建高楼,有很多当地的社区在社会层面可能具有其价值,需要予以保护。”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其他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