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002

关于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思考

优管网

发布: 2019/10/14

作者:优制云

来源:数据观

随着IT技术和市场的成熟,投资工业互联网技术服务项目的成本正在急剧降低,工业互联网发展恰逢其时,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进行相关的有益尝试。如何打造出真正具有价值的平台,实现对企业而言肉眼可见的落地效应,才是成败的关键。




(一)坚持自主研发,甩掉“卡脖子的手”


信息化水平高的制造业龙头企业同时兼具行业知识与信息技术,仍是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发展的主力军。对于期待“弯道超车”的我国传统工业而言,寻求掌握关键技术的国外ICT领军企业合作,看似走了捷径、风险较低,但实际上很容易使企业数字化转型发生短路。只有自己量身打造一支数字化人才队伍,提高自主研发水平,才能一劳永逸地提升核心竞争力,并且重塑商业模式和企业文化——在生产部门和数字化职能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共同开拓基于软件的新产品和服务,进而发展成新的业态。


(二)关注工业互联背后的安全风险


一方面,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在工业领域的潜力已经开始显现,在预测性维护、安全检查、成本优化等方面的应用获得了小范围成功;另一方面,从“单点智能”到“全局智能”,从特定场景下的大数据解决方案到工业互联网生态全面推广,需要更多冷静思考。


除了对每个企业来说都生死攸关的金融风险防控外,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首先要确保平台系统安全,基本目标是“数据不丢、应用不断”:一是保障数据不被恶意窃取,不会因为设备故障而丢失泄露;二是实施的安全方案不能对工业生产造成干扰或带来隐患。


安全保障方案要兼容支持业内主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和架构,要对工业生产系统耦合干扰最小,要综合利用用户行为、数据流量分析等大数据技术,为工业互联网安全提供动态防御,同时要杜绝过度保护带来资源的浪费、影响应用的运行实时性,实现适度防护。


(三)产业发展,标准先行


一家独大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无法满足所有工业客户的需求,各行业玩家的涌入将给工业互联网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更加复杂的竞合关系。平台本身是否便于开发模块,平台间应用模块可否兼容,通用功能能否快速复制并在不同工厂落地,区块链技术涉及的“虚拟货币”管理,随着业态创新,现有产业领域中衍生、叠加出的新环节新服务如何规范……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标准建设,都还有大量空白地带亟待填补。


标准体系不完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的重要差距之一,尽快构建完整的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是当务之急。规范平台功能,完善数字化资产共享机制,健全知识产权的法律保障,以标准制度打通工业上下游企业,才能发挥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互联共享特性,引导我国工业互联网市场新格局有序形成;加快国际标准的国内转化,支持标准化机构及重点企业直接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带动平台的技术研发、行业应用、服务创新等全价值链协同发展,才能促进我国工业互联网生态健康成长,走向国际舞台。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其他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