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002

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优管网

发布: 2019/11/13

作者:优制云

来源:中国工控网


当前,以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主要驱动力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产物,是实现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关键支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


它通过实现工业经济全要素、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全面连接,不断催生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重塑工业生产制造和服务体系,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自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明确把工业互联网作为制造强国的重要抓手,工业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内就掀起了工业互联网热潮。


image.png


虽然国内掀起了工业互联网的热潮,但是目前工业互联网的现状却可以用“冰火两重天”、“炒着热、吃着冷”来形容——火热的一方是国家和各地相关政府、相关机构和众多工业互联网企业,热情高涨、积极推动;而冰冷的一方则是工业企业,普遍接受度不高、落地不易。


企业真的需要工业互联网吗?


由于我国过去制造业的粗放发展之路越走越窄,提升的突破口是在自动化、信息化和正在发生的智能化上追赶领先水平。而工业互联网有可能让这三种升级在部分领域叠加发生,带来巨大的增益。 而且,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人力成本的上涨,廉价劳动力已不再是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工业互联网等更多新技术手段就成了被寄予厚望的突破口。 


 据相关机构对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的效果进行调查统计显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后,企业生产效率平均提升超30%,运营成本约降20%。 中国工业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多数小而散,大部分信息化支撑能力较弱,工业互联网可以帮助它们在成本和效率上得到提升。 此外,随着消费个性化的需求,制造业的定制化和服务化已是大势所趋。而融合了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化技术的工业互联网可以加速制造过程的智能化,并可满足制造业的定制化服务化趋势。


 而从供给侧看,实现工业互联网也具有可行性。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走向成熟,为工业互联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 具备相关技术和能力的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和新的应用场景。我国是工业大国,工业的产值占到GDP总量约四成多,工业绝对是最值得挖掘的大市场。 正是出于对工业互联网这一方向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看好,政策和资本都在加码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众多企业争相进入工业互联网新赛道,形成了现在的热度不减的工业互联网热潮。 ◤ 我国有多少工业互联网平台?最主要的是那几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仅提供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就超过300家——远超过世界所有其他国家的总和。  


目前活跃在工业互联网赛道上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主要有三类: 第一类,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以公有云为基础、以工业云作为落地平台。如


  • 腾讯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并将工业列为腾讯云超级大脑的五个重点方向之一,从垂直行业和区域两个方向构建工业互联网平台;


  • 阿里构建ET工业大脑,推出了阿里supET工业互联网平台;


  • 百度则打造了百度云“天工”智能物联网平台。


第二类是以航天科工、三一重工、富士康、海尔为代表的工业龙头企业。他们将“工业互联网”既视为自身转型升级的火车头,也作为战略性业务发展。 第三类,用友、东方国信、华为、浪潮等ICT企业。它们凭借很多年在企业级市场的积累,结合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的能力,推出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这三类玩家,因出身不同、对工业互联网的理解不同,各自优势和路径也不同。 


8月份,工信部公示了2019年十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海尔、东方国信、用友、树根互联、航天云网、浪潮云、华为、富士康工业互联、阿里云、徐工瀚云平台10家入选。 目前来看,其中任何一个工业互联网平台,都很难解决工业企业的所有痛点和问题。即使这些被政府部门评为“跨行业跨领域”的平台,短板仍很明显。


 工业互联网目前存在哪些短板和问题 在十大跨行业领域名单中,一家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负责人坦言:如果说,工业互联网是大象,现在大家都只做了工业互联网某一部分,摸到了大象的耳朵或大象的腿,就以为“摸着了整条大象”。 所以,总体来说,我国工业互联网还处于初级阶段。 根据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提供的白皮书,将工业互联网平台从架构上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即边缘层、IaaS层、工业PaaS层和工业SaaS层。


其中,中间层的工业PaaS是平台的核心,将工业技术、知识、模型等工业原理封装成微服务功能模块,供工业APP 开发者调用;而最上层的工业 APP 层是关键,该层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开发在线监测、运营优化和预测性维护等应用服务。  目前,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面临的短板和突出问题恰恰体现在中间层和最上层应用上。具体表现为包括:


  • 工业PaaS平台赋能不够


  • 开发工具不足


  • 工业APP太少


  • 远不能完全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


据有关数据显示,中国工业软件占世界工业软件市场份额的1.7%,同时,中国90%以上的工业软件靠进口。 工业互联网的关键是行业知识的数字化,应用的是生产大数据,并直接提升企业生产效率,如优化节能降耗、提供设备状态检修等等。如果对工业理解不深,触及不到工业实质,再先进的互联网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价值。 目前正是因为工业行业应用太少,尤其是缺乏直击痛点的应用,所以,工业企业不愿因买单,平台难落地。 

再看目前数量众多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大都是通用平台, 可是工业“水很深”,不同工业企业的需求千差万别,“千企千面”,任何一个企业的通用平台都不能包打天下,需要不同细分行业的不同的产品、服务提供商配合落地。所以,生态建设非常重要,这也是所有平台企业应该加强的。 工业互联网虽然有需求有潜力,但是所面对的客户是相对于创新领域比较保守的传统工业企业,他们大多不愿意冒险去尝试可能在短期内看不到明显收益的东西。


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


既然有那么多企业在做工业互联网平台,那么市场到底需要怎样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应用?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看看摆在从业者和观望者面前的这三个问题。


① 工业互联网是服务于中小工业企业,还是大型企业?


其实中小企业不仅是推动城市发展的主力军,更是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的主力军。纵观全球,很多发达国家精准的出台了针对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支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扶持力度。


② 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效益,谁有能力留在企业内部?


工业互联网目前实现的主要价值,是企业内部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提升。工业互联网通过打通设备、产线和运营,实现提质增效,打造数据驱动的智能生产能力。不过,生产效率的提升,并不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升。


大多数时候,在各类先进技术面前,我们常常会聚焦于其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并将它等同于企业即将完全分享的“蛋糕”,却忘了从商业经营的角度进行“二阶效应”分析,分析由此可能带来的商品过剩、激烈竞争等因素会使得这块“蛋糕”最终落入消费者或者其他市场参与者的手中。


大多数时候,我们认为抓住“订单”、“质量”和“交期”等核心要素,解决关键痛点、细化应用场景,帮助企业提升制造能力和管理水平,就能带来经济效益。
然而,各类先进技术,往往都伴随着潜在的二阶效应。对于工业互联网而言,企业的商业经营能力决定其能否驾驭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提升,将效益留在企业内部。


③ 工业互联网的重点,在生产制造,还是制造环节之外?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重点,往往被锁定在生产制造环节。工业互联网的典型应用,比如各类智能工厂、关灯工厂…用比较刺激的说法,“无人”工厂,其实经过逾百年的发展,生产制造环节的管控水平和效率提升已经达到了一定高度。


工业互联网对于工业企业的最大意义之一,是打通自身的生产制造与周边配套环节,提升“停滞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提供基于产品的运维服务,向制造即服务MaaS的模式迈进。


如果仍将视角聚焦在生产制造的几个环节中打转转,那么我们是不是两耳不闻制造外,一心呆在传统工业自动化的舒适区里,继续做着工业互联网?


狂热之后,迟早迎来寒冬。大涨之后,往往退潮紧随。


在寒冬、在退潮,政策和资本才更容易进入到经济发展所需的格局当中。工业互联网,最好主动降温,而不是被寒冬撞上。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其他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