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6016222
工作时间:08:30-18:00
优管网
发布: 2018/01/28
作者:数据观
来源:
1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等。
现如今,我国正以惊人速度向科技超级大国迈进。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和国家科学委员会日前公布的《科学与工程指标》(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dicators)调查报告数据显示: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科技研发投入国,占2015年世界研发经费总额的21%,美国位于榜首,占世界总额的26%。如果按照目前的增速来看,中国很快将成为研发支出最大投入国。在2000—2015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年均增长18%,而美国增速是4%,是美国的4倍以上。
报告主要结论指出:中国已经或者正在成为科学技术强国。
大数据时代,数据密集型科研应运而生,大数据因此被誉为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在迈向科技超级大国的过程中,我国已积累了海量科学数据,然而流通不足已成掣肘,其潜在价值也不能得到充分挖掘。对此,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积极推进科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会议强调:加强和规范科学数据管理,要适应大数据发展形势,积极推进科学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加强重要数据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依法确定数据安全等级和开放条件,建立数据共享和对外交流的安全审查机制,为政府决策、公共安全、国防建设、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科学研究“第四范式”兴起,数据互通重要性突显
这对于全国8100万科技工作者而言,可能是他们今年的第一份也是最大的礼包。大数据时代,科学研究范式继实验型科研、理论型科研、计算型科研之后,进入了数据密集型科研的新范式。这一新范式强调数据作为科学发现的基础,以数据为中心和驱动、基于对海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去发现新知识为基本特征。因此,大数据也被誉为科学研究的“第四范式”。
《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我国各领域科学数据之间、科学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之间的的流动融合,促进域内专项研究与交叉学科研究,以及各类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潘云鹤曾指出,科技大数据、城市大数据、行业与企业大数据是最重要的大数据,巨量数据聚集在一起会产生非常重要的新知识;如果做好不同数据的互通,贡献很大。
交易驱动科学数据流通,助力“数字中国”建设
与此同时,数据交易流通也是关键环节,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发展道路,与科研机构等建立好沟通机制,对推动科学大数据研究,共同促进科学等领域数据要素流通融合,助力“数字中国”建设大有裨益。
据了解,我国首家大数据交易所——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动态链入包括科学数据在内的开放数据,已接入225家优质数据源,链入可交易的数据总量超150 PB,涵盖30多个领域,积极推动科学数据与其他领域数据融合,深入释放其潜在价值。其中,交易所2017年与欧比特战略合作,未来每年将接入的4000TB卫星大数据,与经济、农业、环保等多个学科密切相关。
多政策多举措助推数据共享开放,安全与开放并举
继全国首部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地方性法规《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诞生之后,《贵阳市政府数据资源管理办法》、《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实施办法》也正式公布。
通过对政府数据共享和开放的规定,推动行政机关主动共享和开放数据,打破部门壁垒、数据孤岛、条块分割、供给与需求脱节的现状,让全社会分享政府数据红利,规范政府数据“聚、通、用”,全力推进大数据商用、政用、民用创新。
数据安全是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为数据安全保障上提供了法律支撑。同时,为确保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安全可控,切实保障数据安全,还应对建立健全政府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和共享开放保密审查机制,制定政府数据安全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培训提升共享开放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等方面作出相应可行的规范。
2015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其首要任务就是“加快政府数据开放共享,推动资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据《纲要》规定:“围绕服务型政府建设,在公用事业、市政管理、城乡环境、农村生活、健康医疗、减灾救灾、社会救助、养老服务、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文化教育、交通旅游、质量安全、消费维权、社区服务等领域全面推广大数据应用,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资源配置,丰富服务内容,拓展服务渠道,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提升城市辐射能力,推动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缩小城乡、区域差距,促进形成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民生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因此,政府数据开放的范围和急需程度应该与社会公众和市场主体关注度、需求度相适应。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