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02002

工业互联网借“新基建”春风加码

优管网

发布: 2020/03/13

作者:优制云

来源:中国工控网


工业互联网发展提速


长期以来,充足的劳动力、低廉的劳动成本一直是我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也一跃成为制造业大国。然而,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优势开始减弱。未来,保持制造业竞争力的出路在于,抓住全球制造业大变革和我国制造业加速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积极响应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渤海证券就在研报中表示:“工业互联网融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及5G通信等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有望显著提升制造业效率,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工业互联网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可以提供共性的基础设施和能力。智能制造主要需要两方面基础:一是工业制造基础,包括先进的工艺、材料、技术和制造能力;二是网络化和数字化基础,它将设备、产品、客户、业务流程、员工、订单和信息系统连接而成的网络,通过网络采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相关的结果用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资源消耗。


除了大型企业受益于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提质增效,当前中小企业转型工业互联网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一方面,中小企业利用平台SaaS服务部署的经营管理类云化应用“补能力”;另一方面,中小企业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融入到社会化生产体系中,以获得潜在的订单与贷款,利用平台“抓资源”。事实上,部分企业已经在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获取贷款、订单等资源。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涌现出较多的知名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总计已有百家之多,具有一定区域、行业影响力的平台数量也超过了50多家。平安证券研究所的数据显示,国内工业互联网应用中,生产过程管理占比高达32%,设备管理服务占27%,资源配置协同占21%,而企业运营管理应用占17%。


在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看来,未来国内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还将在5G加速落地的进程中受益。“过去的通信技术应用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具有一定的限制,而5G高连接速率、超低网络延时、海量终端接入、高可靠性等特征非常适用于工业互联网,这使得一些以往受限于网络接入而不能实现的工业场景,在5G的加持下变得可行。”



“标准”、“安全”等痛点尚待解决


工业互联网蕴藏着巨大商机,但前进道路上仍有不少挑战。


在武超则看来,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在于,涉及的产业链比较长。“工业互联网带来的新生产模式将是诸多生产要素高度的集成与融合,所有参与者及生产资源、生产资料高度互动,环节非常多。未来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做得好的公司不一定是TMT领域的,也有可能是传统行业的公司,因为传统行业布局得更多一些。传统行业中有场景、有技术、有科技的基因才是最重要的,但如何打通做技术的人和做传统行业的人之间的交流是主要的问题。”



此外,武超则还补充道,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还存在“缺行业标准”、“缺安全”以及“缺人才”等痛点。


事实上,工业互联网的建设不仅涉及工厂内部网络,还涉及工厂外部网络,包括海量异构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另外,工业互联网更强调系统的开放性、互联互通性及互操作能力,设备和系统联网及协同需求将大大增加,并带来了大量新的标准化需求。如何在系统中集成现有的和即将产生的各种设备,如何提取和搜集有用的数据等,都涉及到标准化的问题。


除标准外,数据安全问题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工业互联网的安全,涉及采集、传输、存储和分析数据的制造生产流程的整个环节。在工业互联网环境中,一旦系统连接了网络,机器和设备就可能会遭到攻击,生产过程会受到破坏和干扰,甚至停止。企业对于数据安全的顾虑,严重影响了他们“上云”的积极性。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工业环境中保障系统和网络安全、保证数据的安全可信,将是巨大的挑战。



不仅如此,国盛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新技术产业化初期投入巨大但回报需要时间,商业模式不够成熟,企业在推行过程中正常业务运转可能受影响,而投资回报甚至2~3年才可见,落地难的问题或将持续考验企业决心。此外,工业互联网企业ICT人才培养不足也是工业互联网发展路上的障碍。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其他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