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服热线:0755-86016222
工作时间:08:30-18:00
优管网
发布: 2017/08/07
作者:王浩
来源:
个人简介:
王 浩,男,1953年8月生于北京,中国工程院院士,水文水资源专家,教授级高工,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82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1985年获清华大学水利系硕士学位,1989年获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系统工程专业博士学位。现为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所长、水科院科技委水利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水利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全球水伙伴(中国)秘书长、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水问题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水利学会理事兼水文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评审委员会委员等职。
王浩教授长期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主持完成国家973、八五、九五、十五科技攻关课题、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发展规划项目课题、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多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参与全国水中长期供求计划、南水北调工程论证与规划、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工作。
参与和主持了多项国家和地方的重大规划,如作为技术负责人主持完成了国家水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南水北调工程论证和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并主持完成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附件六研究,作为主要专家参与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并负责水资源合理配置专项研究;参与和负责了多项重大咨询项目,如作为课题第二负责人或课题工作组组长参与了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三项,兼任项目专家组成员;另外曾负责或主要参与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专项研究课题两项,主持完成了十余项流域和地方省市重大研究、规划和咨询项目,参与十余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现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一项,水利部重大创新基金项目一项,流域和省/区级重要规划和研究多项。
通过主持上述一系列重大基础研究和规划项目,在流域水循环过程模拟、水资源评价、水资源规划、水资源配置和调度、生态需水理论及其计算方法、水价理论与实践、水资源管理以及节水型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一系列成果,整体构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流域水资源科学调配的理论方法体系,具体包括三个层面的理论方法,即基于二元模式的流域水循环模拟与水资源评价方法、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方法和水资源多维调控理论与方法。该理论方法体系的提出,对促进我国水资源学科的发展与完善起到了一些作用,同时在国家、流域和区域等多个层面的规划实践中得到实践和应用,取得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于水资源研究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支撑两方面均有一定的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源于网络,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